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西部易经文化学习交流中心 > 新闻动态 > 《易经》概说

新闻动态

《易经》概说

2014-03-27

霍连才

    《易经》是个古老而神圣的概念,其体之大而无所不包,其用之神而无所不通。可曾几何时,人们一提到这两个字眼,就想当然地把它当成了卜卦算命的同义词,致使巨树枝存干亡,江河有流无源。而许多正人君子就干脆把它叱之为封建迷信,致使国人谈易如同谈虎,苦涩硬说甘甜。而强权者名缰利锁,怜椟弃珠,致使子孙不认祖先,圣学远离雅堂,弄得易学爱好者仰天长叹,哭笑不得。 
    现天道周星,易运转明,这才有幸提笔一喧,谬误之处,谨请方家教正。
    何谓“易”?直观地说,最早的“易”其实就是由“一个阴阳合体、玄妙深奥的圆圈,两个长短并用、变化无穷的横杠,八个神奇无比、简明抽象的符号,十个神秘灵活、生动形象的数理,一起共孕同生、自然天成的”一本无字怪书。自文王演易以来,才变成了八八六十四卦,并给每个卦系上了文字。从此《易》就成了一本“集卦符、卦象、卦数、卦辞和卦理为一体的”天下神书。作为书名,“易”字本身含有“交、变、通、体、用、恒”的意思。又易字从日从勿,勿同物,即日光下显现万物之象为“易”。故易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可见易学就是象学,圣人立象以尽意,因此《易经》为书,概无象外之辞。
    何谓“经”?“经”,就是“道”,就是“理”,即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或者说,用来阐明天道、地道和人道的书,被称作“经”。“经”,是最神圣的典籍,是权威的著作,也是一切真理的泉源。
    《易经》本是一部古人用来占筮的书。相传为周文王所始著,所以也叫《周易》。(对“周”字,历代有三种解说:一为“周代”说,意思是周人所作之书;二为“周而复始”说,意思是书中的八八六十四卦周天而布,周密周详,周流不停,循环往复。而六十四卦中每一个卦体的六个爻,也从初爻到上爻往返无穷;三为“周普”说,意思是易道广大,宇宙万物无所不包。另外,“周”字三围一开,面朝南方口坐吉土,且古今八画——代表八卦的八个画符;“易”字也是八画,8×8=64卦。)《史记•自序》中说:“西伯(周文王没有称王时的爵位)囚羑(yǒu)里,演周易。”这里的所谓“演周易”,其实是文王被殷纣王囚禁在羑里期间,将“伏羲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并发愤对六十四卦中的每一个卦象都注上了具体的解说辞(即对每一个卦象都赋予了一定的含义),术语叫“卦辞”,也称“彖辞”,(彖[tuàn],是一种有利牙的兽名,意思是“断”)即对每一卦的占断之辞。“卦辞”后面是“爻辞”,是专门解说一个卦体六个爻中每一爻的含义的。不过,“爻辞”不一定是周文王所为,可能是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写的。因为“爻辞”中引叙的好多事件是文王死后才发生的。
    据上所说,历代研传的《易经》主要是64卦的“卦辞”和384爻的“爻辞”。分为上经30卦,180爻;下经34卦,204爻。除此,还有《传》(是解释,不是传记)的部分,共有7种10篇(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称作“十翼”。(翼:助。即辅助阐明“经”的意思。也是翅膀的意思,十翼就是给易经插上了十个翅膀,意在让它飞起来)其中,《彖》、《象》均依附于64卦,按上下经而分为上下传,它们的作用是对64卦的每一个卦辞做出全面而深入的解说。所不同的是:《彖传》是就一卦六个爻的整体卦象来说明某个卦的象征意义,一卦一解,简要精到;《象传》又分“大象”与“小象”,“大象”虽也是对一个卦整体卦象的说明,但将一个卦体的六个爻还原成三个爻的经卦,然后以8经卦所象征的事物来说明某个卦的象征意义,一卦一句,概括性强。“小象”则是专门用来说明384爻中的每一个爻辞的,寥寥几字,言简意赅。《系辞传》也叫“大传”,是《易经》的整体概论,也分上下,各有12章,共24章。上篇解说“无”,下篇解说从“无”到“有”的微妙境界,章章焕彩,极富哲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篇极其重要的论文。《文言传》只在乾坤两卦中出现,是对这两卦《彖》、《象》的进一步推衍解说,内容简短明快,意在阐扬人事的道德修养,是典型的儒家理论。《说卦传》,扼要说明将8卦推演成64卦的原理和8卦所象征的物象。《序卦传》,解说64卦的排列顺序与意义。《杂卦传》,是将64卦的精义,以阴阳爻相对或上下卦相反的两个卦为一对,用一句话揭示出来。“十翼”相传为孔子所作,他五十学《易》,留下“韦编三绝”的故事,但“十翼”未必尽出他一人之手笔,从其不少论点前后多有出入,甚至有抵触的情况来看,可能有其弟子和后世的著作在内。
    不管怎么说,我们只要搞清以下两点就可以了:第一,《易经》是由符号系统、数理系统和经文系统,这三大系统构成的全息系统。(其中符号系统包括阴阳太极、两仪四象、纯经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符。数理系统包括天干地支、三才六爻、阴六阳九、河图五行、洛书九宫、先天卦数、后天卦数、大衍之数、天地之数等。经文系统包括“经”(卦辞、爻辞)和“传”(十翼)两大部分)成书之日,已“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即上古伏羲;中古文王;近古孔子)。第二,《易经》旨在设卦观象,其构架严整,逻辑严明,符号严密,数理严谨,思想精微,文理畅达,中心突出,含义深邃,通篇贯穿着高深的哲学思辨和高妙的科学实证。
    是的,作为占筮之书,从表面上看,《易经》的内容都是消极的占筮,实际上体现的是积极的处世智慧。因为,我国古代的占筮,不仅问结果如何?还要问如何应对?而《易经》中的所有卦符、卦象、卦辞和爻象、爻辞,涵盖了天道、人道、地道,描绘了自然造化的奥妙情境,展示了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不但能启示事物发生的微妙契机,揭示社会人生的百般事象,并且尽含世间无数问题的解决法则,能指引我们应当如何临机应变,避凶趋吉,安身立命。 
    其实,在儒家的经典中,《易经》就是一部非常特殊的宇宙哲学。其内容博大幽奇,包罗万象。书中的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蕴藏着至奥至妙的哲理,“其道至大而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对此,易学先贤们早有定论:
    首先,“天人合一”是《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它既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命题,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为此《易经》便用乾坤两卦来代表天地,而天地就是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均统摄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除了他的自然属性这一面外,还有他的社会属性的一面,也就是说,人除了身为动物的一切本能外,还有“仁义”之性、“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的生命目的。《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因为宇宙所具备的一切功能,小小的人体也都具备,由此而论,“人体是大宇宙,宇宙是小人体”,这是《易经》独有的宇宙观。
    其次,“阴阳”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1、以《说文解字》的说法,“易”是由“日月”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日”代表阳,“月”代表阴,用以象征哲学上的“二元论”; 2、《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之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它的核心;3、除了一个卦体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⑴从自然现象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⑵从社会现象来看:“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除以上两个方面的现象外,《易经》对自然和社会中共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并赋予其“阴阳”的涵义。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等等。正由于此,《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再则,“生生之谓易”是《易经》的根本法则。这既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的根本法则的最透彻的说明。1、“易”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易”就是“生”,而“生生”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根本不是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易”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生发出来的,先生“阴”、“阳”,再由阴阳两种性质生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等四象,四象又生成八卦,由八卦继续生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物化的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物化的开始。 
    还有,“时”与“中”是《易经》指导人们行为的两个法宝。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要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时、中”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即人的行为要与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和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生的价值。1、“中”指中庸之道,即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一言以蔽之,就是“恰到好处”。2、“时”指与时势一致。具体含义有六点:(1)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2)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3)用时之机:把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因错过而后悔;(4)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5)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6)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跟那些保守的、奴隶的、闭锁的、内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内在品格。
    最后,“穷变通久”是《易经》的辨证法则。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说法,因为“易”即“蜴”,意思是蜥蜴的保护色随环境不时变化,所以拿“易”字来取名,就是象征宇宙万象的千变万化。但变与不变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1、天道运行的规律是“唯变所适”。《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是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易经》以每卦六爻来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也就是“道”的常变,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才构成了易卦的根本演变规律。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4、后汉郑玄认为,“易”字有 “变易”、“不易”、“简易”三种含义:因为宇宙万物,时刻变化,同样天地间的人和事也在不断变化,所以说“易”就是“变易”;然而,变化不息的大宇宙却具备法则性,整然有序,循环不已,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同样天地间的人类社会(包括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社会发展史以及某个社会阶段中的朝代的更替)和人的命运(包括某个个体生命的生、老、病、死和人类群体生命的代代相传)也具有法则性,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所以“易”也就是“不易”;既然宇宙具有法则性,其规律可以遵循,同样天地间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向和人的行为也能预知,也能规范,所以说“易”其实是“简易”。事实上《易经》就是以一阴(- -)一阳(—)这两个简单的象征符号和相关的数字(如8卦、纯经3爻、阴6、阳9、
大衍50、天地55等),表示出“变易”、“不易”、“简易”的现象变化,并通过占筮反映出来。也就是说,一部《易经》告诉我们,宇宙森罗万象的变化,无不有一定的规律,无不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对此,人类是可以追寻的,并通过占筮能够预测出它变化的吉凶来,这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
    对这一结论,《易经》至少从两个方面做了回答。
    第一,《易经》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变化,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首先,它把“乾”、“坤”两卦作为64卦的开头,就有“阴阳媾和,万物始生”的含义。实际上8个经卦除代表8种自然现象外,也象征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基本形态,即“乾”“坤”代表父母,父母媾精,生出三子(震、坎、艮)和三女(巽、离、兑)。其次,从64卦的排列上也明显地反映出错综两卦之间的矛盾关系,如“屯”与“蒙”两卦中的“下震”与“上艮”恰是反对之象;“需”卦反转就是“讼”卦……直到第64卦,前后两卦之间,不是阴阳爻相反,就是上下卦颠倒。再则,六十四卦的排序,也体现出事物从发生、发展到消亡过程中普遍联系着的基本观点。如“乾”“坤”两卦阴阳二气发生作用后,第三卦“屯”便象征万物始生,接下来,“蒙”卦象征开启蒙昧,“需”卦为养分、饮食。生存必争,接着是“讼”卦,讼必有众起,接着发生战争……一直到64卦终结,全部卦爻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联系着的整体。现代研究证明,64个卦象就是64种自然现象,对应的是64种人间处境。说破了,64卦实际上是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码,是一个体系或系统,这个体系或系统首尾相应,祸福相倚,吉中有凶,凶中带吉。其外无大,其内无小,是一个外延无限大、内涵无限小的全息系统。还有,《易经》的卦体、卦辞也反映出矛盾双方交互作用的具体形式,即同性相斥,异性相感。如“革”卦,上兑为少女,下离为中女,所以《彖传》中就说“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因而必须变革。再如“咸”卦,上兑为少女,下艮为少男,女下男,有男求女之象,所以卦辞就说“取女吉”。最后,《易经》还十分注意矛盾斗争的结果,如泰与否、剥与复、损与益、既济与未济等等,都反映了事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要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这一基本的事实。
    第二,《易经》中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象征着人生在各个不同时期所处的生存状态,因此,《易经》通过卦象、卦辞、爻象、爻辞,对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归类,力图在人们最容易迷惑的时刻、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给人以正确的决策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难题都可以在《易经》中找到答案。如“乾”卦讲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刚强、进取;“坤”卦讲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柔韧、退让;“中孚”卦讲“诚信”在一个人处世、立世中的重要性;“明夷”卦讲人生遭遇苦难、受到挫折时如何应变;“师”卦讲领导艺术;“大畜”卦讲事业大发展时如何应变;“大过”卦讲如何摆脱困境;“大壮”卦讲得是“居安思危”的道理;“同人”卦讲“志同道合”;“萃”卦讲团结;“家人”卦讲持家;“归妹”卦讲什么样的婚姻才是美满的婚姻;“讼”卦讲如何处理争讼,解决矛盾冲突;“节”卦讲“祸莫大于不知足”等,不一而举。
    总之,《易经》彰往察来,显微阐幽,究天人之际,演古今之变,通万物之情,昭示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知变、应变、适变的大道理和大法则,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圣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元,也是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因此,被列为群经之首。
    读经是我国思想文化界的传统,从历史上看,几乎没有一个大思想家不同时又是易学家。在政界不懂易就不能出将入相。而在历代帝王身边无不都有易学名家和八卦高手相随相伴。在今天,我们研学《易经》,恐怕要牢牢地把握住一点,这就是《易经》对现实社会和当代人生的神奇的指导意义。换句话说,《易经》以天地为准则,来确立人生规范,以宇宙恒久无穷而又秩序井然的精神,来勤勉人生应当自强不息,造福社会。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振兴中华之大业所必需的吗?!  
    最后,还有两点需要说明一下。这对我们比较全面地研读《易经》会有帮助。
    我们开头说过,《易经》本是占筮的书,大凡自然现象、旱涝灾害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祭祀、战争、生产、婚丧嫁娶、商旅、讼狱等等都在其占筮范围之内。古人把占筮过的事情和结果都记录下来,经过选编加上作者的说明和评论,就构成了《易经》的基本内容。《易经》在形式上是占筮的书,但其内容却广泛地记录了殷末及西周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意识形态上的君权神受思想和等级观念;政治上的奴隶主的压迫和剥削与奴隶的反抗和斗争;军事上的侵略和反侵略与掠夺和反掠夺而发生的战争;经济上的渔猎、畜牧、农耕、手工业等以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弓矢、运输工具(如牛车、货车)、宫室用的种种衣履器物等,总之,内容比较广泛。这是一点。还有一点,从语句结构和语言特点上看,《易经》中虽有不少字、词、句比较生僻、艰涩,读学起来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就整体而言,其语句精到,运用巧妙,实属罕见;且语法神出,修辞天成,几令圣贤倾倒。这一切充分说明《易经》中所反映出来的这些众多内容,无疑都有着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中华民族是易经哺育的民族,因为“中華”二字本身就是由阴阳太极和易经36宫所组成的,是一个包罗万有的神圣的概念。有人说,《易经》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我坚信这话不虚。可以这样说,《易经》的价值是永恒的,它的存在也是永恒的。它既然是天地日月之经,定能与天地日月同明同辉。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联系我们更多
青海世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西部易经文化学习交流中心)
电话:0971-6182656
传真:0971-6182656
网址:www.
地址:西宁市麒麟湾公园(原儿童公园)南门一号楼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