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青海恒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公司动态 > 先秦贵族的青铜生活

公司动态

先秦贵族的青铜生活

关键词:

青海金币青海纪念币中国金币青海恒瑞

2014-08-27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适逢立秋,天气却依旧炎炎,朋友相约小酌一杯啤酒,尽享现代时尚生活。我偶读这首描述中国周朝农人四季生活的《诗经•国风•七月》,却发现接下来的“十月获稻,为此春酒”的盛况,收了稻,酿制酒,至于年终,农人村落宴饮举觞,“朋酒斯飨,称彼兕(sì)觥(gōng)”(即角爵,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那个年代,有酒有宴,古人的日常生活倒也充满惬意。

古酒,是何样?

1990年,安阳殷墟发掘了一座商代古墓,其中出土了一个密封极为严密的青铜容器。当考古人员打开该容器后,发现里面装有满满的清水样液体,最终经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化验后,发现该液体含有乙醇成分,于是鉴定这些液体应为酒。而存放这些酒的青铜容器也是当时商代的一种酒具。

神秘、冰冷,形制厚重、纹饰瑰丽,陈列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散着幽幽青光、铸于上古时代的青铜重器,代表着悠远的商周文化,在今人眼里可谓遥不可及。其实在那个时代,青铜器主要是盛肉、装酒、储水的功能性器皿。据《殷周青铜器通论》的观点,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类,其中酒器最多,只不过祭祀时叫祭器,活着用叫生器,死了陪葬的叫明器而已。

暂且放下青铜编钟和青铜兵器的金石之声,让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上古贵族歌舞宴饮的奢华生活吧。

青铜器的酒文化

中国自古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粮丰则酒兴。中国酒文化一如青铜文化一样的源远流长。

中国人历来讲究美食美器,饮酒须持器。古人云“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酿酒业的发展要求酒具也相应地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酒器形成了不同的材质和形制。古人饮酒之时,非常讲究酒器的精美与适宜,以及饮酒礼仪的丰富和健全,因此,酒具向着多样性方面发展。酒具质量的好坏,往往成为饮酒者身份高贵与否的象征之一。《礼记•礼器》记载,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广泛使用,为酒具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无论是从考古发掘还是史料记载,我们都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商代是一个十分崇尚酒的社会,上到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对酒充满了强烈的兴趣。由于酿酒业的发达,以及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当时商代的职业中甚至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现在看来,商代出土的青铜器以酒器居多也就不足为奇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繁荣发展,对于铜料有大量需求,但我国铜矿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从而导致铜器不能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大量使用,而只能是少部分王室和贵族的专用品和奢侈品。尊、爵、斝(jiǎ)、盉、彝、罍,饮酒器、温酒器、盛酒器,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青铜酒器,仿佛置身于一场华丽的王公贵族的酒宴之中。在这里觥筹交错、杯光盏影,满是酒具。这种壮观的场面,也许只在某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才能重现了。

丰富的青铜酒器

商周时期的每一种酒器又有许多样式,有普通型,也有取自动物造型的。以尊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其形制丰富,变化多样,外形、风格也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

商代的酒器是重要的礼器,基本组合就是爵、觚(gū)、斝。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青铜器金银币第1组的1/4盎司金币,即采用了乳钉纹爵作为主题图案;而1公斤银币则选取了兽面纹斝作为币面主图。

爵是什么样子呢?文载:爵,前面有流,后面有尾,腹下有足,造型像鸟雀,而古音“爵”与“雀”通,故得名。

斝与爵均为饮器,斝形体较大,有两柱而无流与尾。与爵配合使用,专向爵内注酒,还可兼作温酒器。说的通俗些,不过就是分酒器与酒杯的关系。

觚,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乍一看,有点像大号的长颈酒杯。

乳钉纹爵和兽面纹斝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完全就是一套酒具。而青铜器金银币第2组选用了商妇好墓出土的妇好方斝和妇好鸮尊作为纪念币背面图案,器物上均铸有铭文,这两件器物都是当时有影响力和社会地位的贵族的专用酒器。

觥是盛酒器,器身呈椭圆形或方形,圈足或四足。腹椭圆,上有提梁,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青铜器金银币第31盎司银币所选用的龙纹觥,于1959年在山西石楼花庄出土。此觥首是一个有双角的龙头;龙口有齿,其间隙可作注酒之用,独显其妙。龙背作盖,上有纽状捉手,下承方形圈足。整个器形呈牛角状,造型奇特,为商代著名的青铜器。它的装饰纹上有鳄鱼纹,这是极为罕见的。器主人用这么特殊的盛酒器,想来在宴饮席间也是可以炫耀的吧。

古人没有玻璃陶瓷酒瓶,米酒、果酒的度数也很低,喝酒应该也是大杯大碗地海饮,因此盛酒器也以大中型居多。

 “尊”,今作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尊的形制为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

青铜器金银币第3组中,1公斤银币图案选用的“亚址方尊”就是尊的典型器形之一。方尊外观庄重大方,器体共有八组扉棱,是商晚期大口折肩尊之经典之作,气势颇为壮观。方尊肩部四角及四边中部,各有四个圆钉头,上边分别套有象头和鹿头形饰件。这些兽头是单独铸造出来,被安放在钉头上,兽头是活动的,可以随时取下,这种利用榫卯结构铸造的方法在商代铜器中极为罕见。

先秦时用的“尊彝”为祭祀礼器的共名,“尊”字表示尊酒奉鸡祭祀的意思,“彝”字象征双手献沥血的鸡。据载,当时人们宴请贵宾时,往往不是直接奉上酒杯劝敬,而是将一个盛酒的尊奉送到宾客面前,以示尊敬,因而称为“尊”,现代人的“尊敬”之礼大概就是源于用尊敬酒的习俗吧。

彝为酒器中所谓的“庙堂之器”,属礼器中地位较高的一种,“方彝”是宋人以这类器形体作方形而确定的。有个别的彝为长体有肩式,似二方彝合并,称之为偶方彝。形制多是高四方体,四面坡屋顶形的盖,有钮。多直腹,也有鼓腹。青铜器金银币2组的1公斤银币妇好偶方彝即由此而来。

盉(hé)就有些特殊了,因为它是往酒里兑水用的容器。根据考古推断,它的功能是盛上水以调和酒味浓淡的酒器。最早的酒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皆是以果实粮食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才出酒的。由于古酒提纯工艺不够,未免稠稀浓淡不匀,也许需要用盉重新勾兑。

青铜盉最早见于夏代晚期。早期顶部有流,一般腹部有纹。青铜器金银币第1组中的弦纹盉1盎司银币,器物的顶部有冲天流,袋足中空,腹部有弦纹。而登上第31/4盎司金币币面的人面龙纹盉,则在造型上较其他形制的盉有很大不同。人面龙纹盉的盖看起来似一个成人的面部,两耳有孔,头上有两个兽角,人面仰天朝上,器盖与器身连起来看,如同一个仰卧的人头,形态奇特。盉的管状流在腹前,椭圆、鼓腹、矮圈足。据了解,目前发现的殷墟器物中再没有与人面龙纹盉相类似的器物。这件形状独特、设计巧妙、装饰风格又奇特怪异的人面盉,实在是稀有之物。使用该盉的人也许是一个不愿墨守成规、行事另类的贵族子弟。这么漂亮独特的东西现在却藏于美国佛利尔美术馆,我们只能在币上一观了。

在商周贵族的酒宴上,酒过几旬之后,席上宾主面前的尊、爵内都见了底儿,侍从便从罍(léi)中取酒,将之盛满。罍就是古时的一种贮酒器,腹内全空,上有盖。罍的数量不多,商代流行,至春秋即止。青铜金银币第3组中的5盎司银币选用的亚(xù)方罍,为我们呈现了这种大气、厚重、雕刻有精美纹饰的大型储酒器。它与我们今天用于储酒的酒缸相比,有一种极为尊贵的感觉,让人不禁感叹于几千年前的古代王公贵胄的奢侈生活,也不禁赞叹当时的那巧夺天工的青铜器铸造水平。

青铜礼制生活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2至今共发行了三组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从币面器形的选取来看,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酒器为多,例如:乳钉纹爵、兽面纹斝、弦纹盉;妇好鸮尊、妇好偶方彝、司母辛觥、妇好方斝以及人面龙纹盉、亚址方尊、亚 方罍、龙纹觥等皆为酒具。唯一例外的是15盎司银币选用了食器兽面纹鬲;二是三组金银币中的5盎司大规格金币图案全部选用了鼎,分别为兽面纹方鼎、司母辛方鼎和后母戊方鼎。

商代,食器有鼎、簋、鬲等。但出土的鼎除了有底部炊烧的痕迹外,其内经常有人头、兽头和牲畜骨,因此专家推断出鼎的祭祀之用。《史记•封禅书》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鼎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商周时代规格很高,被看作是权力的象征。

铜的稀有和青铜铸造工艺的先进,使得青铜器有别于陶器、木器和石器等沉沦于日常物用的器具,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青铜器的实用功能与作为礼器在先民精神生活中具有的意义是融贯一致的。贵族享用器物的规制一般是鼎成序,簋成套,鬲成组,豆成对,盘匜(yí)相配。青铜器的制作与使用是礼仪活动的需要,可以说,没有古代青铜器,就不可能有商、周以来文质彬彬的贵族等级体制和先秦时代独具特色的权力表达系统。古代文明体制的核心,即所谓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无不与青铜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管是青铜酒器、食器、礼器的豪华还是贵族们的奢靡,都代表了先秦时代的社会背景。凡事过盛总是不好的,犹如商人好酒肉,无论是日常生活、宴请还是祭祀都大量使用酒肉,商纣王建酒池肉林更是将这一风气推向了顶峰。想来青铜食器、酒器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到鼎盛。然而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青铜器随着商代人好酒的原因而发展鼎盛,而商朝也因好酒而亡国,西周人认为商朝灭亡的原因就是嗜酒,因此颁布禁酒令,还专门制作酒禁提醒告诫周人,莫要重蹈商人覆辙。

青铜器的发展随着朝代更迭和新的金属材料的发明发现而逐渐从社会生产生活中被取代。今天,当我们欣赏金银币上呈现的美轮美奂的青铜器之时,除了赞美我们的古人先贤的技艺,却也不能不追溯历史,进行反思:商代贵族为追求享乐,而不惜工本,劳民伤财,制作各种奢华的东西供自己享乐,激起民愤和民怨,最终落得国破人亡的下场。国之长治久安,应以人为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联系我们更多
青海恒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971-8253697
传真:0971-6282360
联系人:曹先生 宋女士
手机:13997157528 13997222535
      13909789111
微信号: qhhrwh
网址:www.qhhrwh.com
联系地址:西宁市昆仑路3号人行新综合楼1楼(中国金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