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西宁骏程陶瓷|西宁陶瓷|!
客服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促销海报 > 西宁陶瓷:“微晶石”解析
西宁陶瓷:“微晶石”解析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5日发布人:蒋经理联系电话:

近年行业内掀起微晶热潮,大批“微晶石”产品相继涌现,然而,不少人可能并不了解,这些产品虽然都被称为“微晶石”,却包括纯微晶玻璃板材、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材、透明玻璃陶瓷符合板材三大品类,三者存在本质区别。

微晶石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微晶玻璃。
 

1957年美国康宁公司一个年轻研究员,在一次玻璃实验中意外发明了第一块微晶玻璃。随后,这种既不同于玻璃材料,又不同于陶瓷材料的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诸多领域,于是纯微晶玻璃板材应运而生,也有人称之为通体微晶石。然而因能耗、材耗过大、成本过高、生产模式落后等因素,纯微晶玻璃板材的运用受到很大限制。

然而,从2009年起,市场上开始出现透明玻璃陶瓷复合板材,其花色丰富、表面更为光彩照人,受到市场的肯定,引起业内的极大关注。相较于微晶玻璃陶瓷符合板材,其技术门槛和成本更低,因此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微晶石”都是透明玻璃陶瓷复合板材。
名词解释:

晶相:在陶瓷显微结构中可以是由一种晶体(单相)或不同类型的晶体(多相)组成。其中含量多者称为主晶相,含量少的称次级晶相或第二晶相。有时在晶界上还可能发现有第二晶相存在,它的存在一般需用X射线结构分析如X射线图谱分析,晶格条纹像等进行确定。陶瓷材料的晶体主要是单一氧化物(如Al2O3,MgO)和复合氧化物(如尖晶石MgO·Al2O3,锆钛酸铅Pb(Zr,Ti)O3)。此外,非氧化物陶瓷材料中还有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硅化物等相应组分的晶体存在。陶瓷材料的性能和主晶相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缺陷状况等密切有关。

玻璃相:陶瓷高温烧结时各组成物质和杂质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的一种非晶态物质。其主要作用是将分散的晶相黏合在一起,抑制晶粒长大及充气孔使陶瓷致密等。但玻璃相的强度比晶相低,热稳定性差,在较低温度下会软化。此外,玻璃相结构疏松,空隙中常用金属离子填充,降低陶瓷的电绝缘性,增加介电消耗。

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材

技术:将微晶玻璃粒料布撒在烧结好的陶瓷板材表面(板材还起耐火材料垫板作用)上,于普通的陶瓷辊道窑中完成烧成。能够控制并扩大结晶性能的微晶玻璃技术难度较大,技术门槛较高。内部结构:上层微晶玻璃除了有玻璃相之外,尚有一定量的结晶相。这些结晶相内部的组成质点的排列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是有序的,相对X射线会产生衍射,衍射曲线有衍射峰。

外观:上层微晶玻璃除极个别的主微晶相极小品种外,都是半透明到不透明的。这是微晶玻璃与玻璃之间最大的外观差异。花色形成原理:艺术装饰纹样全靠微晶玻璃本身析出的结晶纹样实现。以硅灰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的结晶纹样是在较低的烧结温度下,沿着熔块边界向中心生长形成,因此晶花相对简单,但其外观洁白如玉,光泽亮丽柔美,硬度、耐磨性和耐酸、耐碱等性能优良,直到现在仍有不错的市场。以透辉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的析晶纹样是在高温熔融条件下形成,晶花相对丰富,但仍然无法像印花砖那样随心变幻。

 性能:上层微晶玻璃不仅受大部分玻璃相的影响,同时还受一定量的微晶玻璃相的影响,平均破坏强度为6070.5牛顿,平均断裂模数为45.4兆帕,相对于透明玻璃陶瓷复合板复合板摩擦系数相对更高,防滑性能相对更强。

            关键词:西宁骏程陶瓷|西宁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