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大通老爷山风景旅游区!
客服中心
老爷山花儿会的历史渊源
2013/11/19 15:53:35

  老爷山花儿会产生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由最初祭神的朝山活动演变为娱人为主的一年一度的娱乐性。期间经历了明代中后期至清代的形成、成熟期,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繁荣期和“文革”时期的凋零期。大通知事聂守仁在一九二六年所撰的《甘肃大通县风土调查录》中“山歌野曲,番汉相杂”的记载与清代临洮诗人吴镇的“花儿饶比兴,番女亦”的诗句足以证明当时河湟地区多民族聚居区“花儿”的盛行。

 

   老爷山花儿会自产生以来,经过500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如下特征:依存性特征 伴随着朝山会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民俗活动;主导性特征 围绕花儿会开展的大型商贸活动、一系列文艺演出和其他民事活动的;规模性特征 老爷山花儿会期间,演唱人数之众,观众参与之多,时空之广,可谓盛况空前;节令性特征 从“四月八踩青会”开始至“六月十五观经会”结束,中间达到“六月六花儿会”的活动,形成了独有的特色;辐射性特征 以老爷花儿会为中心,影响并带动了周边鹞子沟花儿会、娘娘山花儿会、祁家寺花儿会的举办;民族性特征 老爷山花儿会上,汉、回、土、藏等多民族共同用汉语演唱“花儿”,优美、抒情、高亢、嘹亮、婉转的韵律,形成多民族的共融性;丰富性特征 一首同一形体的“花儿”唱词,可以根据不同的心情、情景、环境等用近百种曲调来演唱,形成了“花儿”曲令的丰富性;广阔性和突出性特征 “花儿”形体短小精悍、犀利、明快,反映生活迅速及时,以歌唱劳动人民爱情生活为主,内容涉及十分广泛。

 

  

  随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不断更新文化理念,提倡“大文化”概念,全力打造“老爷山花儿会”、“大通皮影”等四大文化品牌,进一步挖掘和展示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但是打造“花儿大通”品牌的高度、深度、广度和宽度还不够,所谓的高度、深度、广度和宽度是指“花儿”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整理创作、“花儿”的演唱和传播、“花儿”精品的打造和“花儿”文化的传承、“花儿”演艺队伍的培养和演唱水平的提升以及政府的重视程度和百姓的参与情况等。因此,进一步深度打造老爷山花儿会,以老爷山花儿会及其辐射活动为抓手,深入挖掘、创作、演唱、传播和普及“花儿”,才能使“花儿”这一艺术奇葩以优美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才可以打造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的“花儿大通”精品品牌。

 

 

  进一步深度打造老爷山花儿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花儿”作为河湟民间文化艺术的代表,深受百姓青睐。但是目前因为打造老爷山花儿会的深度、广度不足,导致花儿会的群众基础和参与度不够,不能够完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也使花儿的传承和保护有了一定困难。因此,利用进一步深度打造老爷山花儿会这一平台,用古老的、传统的群众演唱形式来传播新的、健康的“花儿”作品,并通过现场采风、搜集和整理流传于民间的更多的“花儿”曲令和词牌,不仅对传统花儿会赋予了新的使命,也满足了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